陜西智合應急安全咨詢有限公司
Shaanxi Zhihe Emergency Safety Consulting Co . , Ltd .
服務熱線:
029-86524227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城市軌道交通設施設備運行維護(以下簡稱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意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投入運營的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監測養護和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作。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是指為保障運營而設置的土建設施及附屬軟硬件監測設備,包括軌道、路基、隧道、疏散平臺、橋梁、車站、車輛基地和控制中心等。
本辦法所稱城市軌道交通設備是指為保障運營而設置的各類機械、電氣、自動化設備及軟件系統,包括車輛系統、供電系統、通信系統、信號系統、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信息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含設備監控系統)、站臺門、通風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車輛段檢修設備和相關檢測監測設備等。
第四條 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應當貫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全生命周期,遵循安全第一、動態監測、規范管理、標準作業的原則。
第五條 城市軌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以下統稱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對跨城市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由線路所在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按職責協商組織開展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以下簡稱運營單位)具體實施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工作。
第二章 設施設備運行監測
第六條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以下簡稱運營單位)應組織編制各類設備的操作手冊,操作手冊的發布、修訂及廢止應經充分技術論證后方可實施。操作手冊應至少包括啟用前的狀態檢查、啟停程序、應用場景操作指引及標準化流程、異常情況處置程序、安全作業管理規定等內容。
第七條 運營單位應根據運營實際,合理制定設備運行計劃。每日運營前,應對軌行區設施和環境、車輛系統、供電系統、通信系統、信號系統、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信息系統、站臺門等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和客運服務的設備,以及其他重新開機啟用的設備進行狀態檢查,確認正常后方可投入運營。
第八條 運營單位應密切監控設施設備運行狀態,對于設備異常情況報警,應進行分級分類,及時檢查確認并處理。
當出現接觸軌斷軌、接觸網塌網、接觸網(軌)失電、異物侵限、隧道擊穿、水淹道床等情況時,無法繼續維持運營或繼續運營將危及行車安全的,應明確提出停運需求并盡快組織搶修。
當出現信號系統降級使用、接觸網單邊供電或大雙邊供電、道岔失表、擠岔報警等情況,可繼續維持運營的,應就故障修復時間、區間限速、添乘檢查要求等給出明確意見,在約定時間內完成故障修復。
其他不影響運營的故障,應明確故障修復方案,在具備條件后及時組織故障處理。
第九條 運營單位應按照有關要求,定期組織開展橋梁墩臺基礎沉降、梁體變形和振動、隧道結構變形、聯絡通道等地下區間附屬設施變形等巡查和監測工作,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混凝土橋梁巡查頻率不應小于1次/3月,鋼橋、鋼混組合橋梁、鋼混混合橋梁巡查頻率不應小于1次/月。 橋梁墩臺基礎沉降與梁體變形和振動等在交付運營后的第一年內監測頻率不應小于1次/3月,第二、三年監測頻率不應小于1次/6月,第三年之后頻率不應小于1次/年。
(二)隧道巡查頻率不應小于1次/月。隧道結構變形、聯絡通道等地下區間附屬設施變形等第一年內監測頻率不應小于1次/3月,第二年監測頻率不應小于1次/6月,第二年之后頻率不應小于1次/年。
(三)設施存在病害、遇不良地質地段、發現變形較大地段及其他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段,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密監測點并加密監測次數。
第十條 運營單位應定期對車輛、供電、通信、信號、綜合監控、站臺門等存在接口關系的設備系統時鐘進行監測和校準,確保各系統與主時鐘服務器同步,每年累計時間差不大于1s。
第十一條 運營單位應做好下列設施設備的運行測試、管理和安全防護,具體包括:
(一)對區間消防電話、應急照明、區間聯絡通道、區間疏散平臺、車站、區間人防門和區間防排煙系統和風閥等設施設備,應進行定期檢查和功能測試,至少每年進行1次。
(二)對信號系統降級功能、接觸網(軌)單邊供電或大雙邊供電功能,應定期進行測試,至少每年進行1次。
(三)設有備用控制中心的,應定期檢查相關設施設備的完好性,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倒切測試。
(四)對列車門緊急解鎖裝置、站臺緊急停車按鈕以及電扶梯緊急停梯按鈕等緊急操作設備,運營單位應通過粘貼警示標簽、視頻監控、安排巡查等方式加強防護。
第三章 設施設備維護?
第十二條 運營單位應組織編制設施設備維護規程。維護規程的發布、修訂、廢止等應經充分技術論證后方可實施。
設施設備維護規程應至少包括設施設備維護項目、維護周期、維護流程、維護工藝及技術標準、質量與安全控制要求、維護驗收等內容,對關鍵工序的作業程序、注意事項及檢查標準等應作詳細規定 。其中,車輛、信號等關鍵設備的養護維護和更新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車輛系統列檢間隔時間不超過15天,月檢間隔時間不超過3個月,定修間隔時間不超過2年,架修間隔不超過5年或60萬車公里,大修間隔不超過10年或120萬車公里,整體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30年或360萬車公里。
(二)信號系統維護間隔時間不超過7天,整體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15年或使用時間不超過80000小時。
第十三條 運營單位應根據維護規程編制設施設備維護計劃,并組織實施,其中正線或車輛基地咽喉區關鍵道岔、正線接觸網(軌)軌、正線軌道、車輛關鍵部件等重要設施設備的維護工作應嚴格按照維護計劃執行。
運營單位應合理制定運營計劃,保障設施設備維護工作時間,運營線路每天非運營時間內的設備設施檢修施工預留時間不宜少于4小時。
第十四條 運營單位應做好設施設備維護施工管理,施工過程中應嚴格落實施工區域管理、請銷點登記等制度,加強安全防護和質量監控。 軌行區等重點區域或關鍵設施設備施工作業應實行雙人雙崗。施工過程中動用其他設施設備的,施工完畢后應及時恢復原本狀態并進行檢查確認。
對于委外施工的,運營單位應當負責安全管理,委外作業應由運營單位辦理相關施工手續,方可進行施工。對軌行區等重點區域施工,運營單位應安排專人旁站監督。
第十五條 運營單位應建立備品備件及周轉件管理制度,明確備品備件采購、存放、驗收、領用和維護保養等要求,并結合設施設備故障統計分析情況,合理配備備品備件,避免因存放過久導致功能失效。?
運營單位應將維修返回的周轉件與備品備件區分管理,建立周轉件履歷資料,對其維修和流轉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記錄。?
第十六條 運營單位應建立維護使用的工具、裝備、儀器儀表管理制度。對工具、裝備、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檢查、試驗、校準和保養,并建立檔案。禁止使用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工具、裝備、儀器儀表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測和維護。 涉及強制檢定的工具、裝備、儀器儀表等設施設備,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更新改造管理?
第十七條 更新改造是指以新建、新購固定資產替換需報廢、拆除的原固定資產,而進行的綜合性技術改造和采取的重大技術措施,以及對既有固定資產進行系統性技術改造、改良的升級更新。更新改造范圍主要包括:
(一)對原有設備進行的綜合性技術改造和采取的技術措施;
(二)為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而進行的技術改造;
(三)設備和建筑物等固定資產的購置或新建;
(四)環境保護、勞動保護、節能、綜合利用原材料等需要添置的設備和相應的土建工程。
第十八條 運營單位應按年度編制更新改造方案,包含可行性論證、設計文件、運營組織調整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應組織對更新改造實施方案進行論證,確認可行的,按有關程序報批。
第十九條 運營單位應根據設施設備使用年限、運行狀況監測評估結果、備品備件供應以及維護成本等情況,確定設施設備的更新改造項目。
對于車輛、供電、信號等涉及行車安全的關鍵設備,到達使用年限的應及時更新。未經充分技術評估論證,不能確保運行安全的,不得延期使用。 未達使用年限,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設施設備,可提前更新:
(一)故障率較高,嚴重影響運營安全的;?
(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經維修后仍無法消除的;?
(三)原設計功能、性能與當前運營要求嚴重不符的;?
(四)產品或設備供應商已退出市場,無法保障備品備件供應或服務質量的;?
(五)法律法規或強制性標準規定淘汰或功能需要提升的;
(六)遭受事故或自然災害破壞,不具備維修價值的。?
第二十條 對于購置列車或轉廠生產的首列車,應先行開展型式試驗驗證車輛性能。
新購置列車均應開展動態功能測試,測試應先在試車線進行,并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滿足沖突點防護、車門與動車互鎖、溜車防護和超速防護等安全功能要求后,方可進行正線測試。測試合格后,應開展不少于2000列公里的不載客運行后,方可投入運營。購置車輛與之前車輛型式沒有發生變化的,應開展200列公里的不載客運行。正線測試應在非運營時段施行。
測試期間發現可能危及行車安全的故障或突發事件時,應立即停止,待故障或突發事件處理完畢后方可繼續進行。
第二十一條 信號系統整體更新前,運營單位應組織設計單位、設備供應商等對更新工程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確保新信號系統的選型能與車輛、供電、通信、綜合監控、站臺門、乘客信息系統等原有設備接口兼容,盡量減少對原接口設備的升級改造。 施工均應在非運營時段進行,運營單位應實施全過程監控管理,對設備的安裝工藝和標準進行卡控。
新舊信號系統兼容運行的,在對兩列列車進行升級并上線試用不少于1個月后,方可開展對其他列車分批次更新升級。
新舊系統倒切前,應在非運營時段開展不少于3次的實戰演練,新信號系統經過不少于144小時的不載客運行后方可投入運營。新系統正式投入運營前,應保留舊系統運行條件、功能和狀態,保障平穩過渡和運營有序。
第二十二條 對于關鍵設施設備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軟件安全隱患或缺陷,運營單位應及時組織供應商升級修復。對于新增功能或其他優化性的軟件升級需求,應對功能變化和其它功能模塊受影響情況進行充分論證后方可施行。
軟件升級前,運營單位應要求供應商在實驗室進行充分試驗,并進行技術交底。?升級時應組織供應商共同做好安全防護。
第二十三條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改建、擴建時,運營單位應對改擴建設計方案、技術方案、施工方案、安全保障方案等文件進行事前審核后,辦理施工手續。施工時應安排人員進行監控,并做好施工計劃申報和請銷點等配合工作。
既有設施設備系統與改擴建工程的接口需要改造的,應在非運營時段進行。?施工結束后,運營單位應對既有設施設備的使用功能進行檢查確認,不得影響正常運行。?
第二十四條 更新改造過程中,軌道、車輛、供電、通信、信號等關鍵設施設備的主要部件批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或新產品的,運營單位應在改造更新前對其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進行充分評估,并小范圍試用不少于6個月,確認滿足設施設備功能要求后方可逐步推廣應用。
第五章 責任監督與管理
第二十五條 運營單位是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的責任主體,應當制定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和作業規程,組織開展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工作,確保設施設備性能良好、狀態穩定。
實行委外服務的,運營單位應與服務商簽訂書面協議,明確服務項目、監測及維護周期、需求響應時間、質量要求、安全作業要求和違約責任等。委外服務不免除或減輕運營單位應當承擔的主體責任。
運營單位應建立委外服務評價體系,對服務商響應及時性、故障處理速度、維護計劃完成率、監測和維護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加強委外服務管理。
第二十六條 運營單位應按月統計設施設備故障情況,定期開展設施設備故障發生次數、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故障發生率等重點指標分析,對設施設備運行狀況和服役能力進行持續評估,為設施設備維護及更新改造提供支持。
第二十七條 運營單位應當依托城市軌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統,對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工作實施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痕跡化管理,實現設施設備監測、運維工單流轉、故障記錄和統計分析等功能,提高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的科學管理水平。
第二十八條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應對運營單位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督促整改并納入相關考核。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由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19年X月X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